欢迎光临山西之声!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给小网民撑起法治保护伞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10月24日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引发高度关注,限制未成年人网上消费的这条规定尤其受到家长好评。

发自肺腑地叫好背后,是家长对网络平台的无奈。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控力和判断力相对较弱,沉迷网络的孩子们往往难以自拔,更在网游设置的消费项目上频频花钱,在直播打赏中一掷千金。今年以来,多家媒体报道了未成年人向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充值的消息,金额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据大象新闻统计,相关的退费难投诉有47条,涉及金额超过32万元;今年年初,一名不满12岁的女孩儿在短短十几天内,向一款名为猫和老鼠的游戏充值了2.8万余元,据其父亲介绍,这些钱都是与妻子开早餐店攒下的辛苦钱;浙江省消保委介入的一起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投诉中,涉案金额超过百万元……

板子当然不能全打在网络平台身上,毕竟每一起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引发的纠纷,都能暴露出家长的监护缺位;但是,杜绝未成年人网上高消费的乱象,收紧网络端口的消费权限,无疑是有效的技术手段。至于一天最多能消费几次,又能累计消费多少,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消费上限等管理规定。

在平台端口直接限制未成年人高消费,并不是禁止未成年人的网络消费行为,更不是一刀切地斩断孩子与网络的关联,而是基于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现状,有针对性地为其设定消费数额上限,在孩子与屏幕间安装一道防火墙。当然,鉴于已有的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信息进行注册、绕过青少年系统等行为,监管部门和游戏平台也要在执行条例时,注重识别每一个账号的真实身份。家长更要避免随意将手机和支付密码告知孩子,真正形成预防未成年人在网游世界“挥金如土”的合力。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还对通过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网络欺凌未成年人、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等规定,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法治保障。从严从紧推动防沉迷工作,彰显了国家从多维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安全网络场景的决心和力度。

现在的娃,哪一个不是网络原住民,哪一个不对网络冲浪无师自通?为这些小网民撑起大保护伞,既是成年人的责任、全社会的义务,也是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必要一环。

辛音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伞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山西之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山西之声 sxh.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